六. 記奇遇李景林將軍(葉大密)。摘自柔克齋太極傳心錄
丁卯(1927年)十一月某日,突來一不知姓名之客,持硃紅色大名片訪余,顧視之,原是三年前形意、八卦、太極名家老前輩孫祿堂老伯所說精通武當劍術之李芳辰(宸)將軍。今得此機會,驚奇靡已。來使遂偕余至祁齊路(今岳陽路)寓所拜見將軍,一望而知是儒者風度之大將,無赳赳武夫氣象。後觀余練楊家太極拳劍畢,歎曰:“不失武當真意,曩日在奉直各省所見者,夾有八卦、形意,非純粹之太極可比”。回顧左右眷屬及侍從者云:“爾輩不習此拳,難得餘劍之真傳”。言罷,隨手取劍起舞,矯若神龍,變化莫測,清靈高雅,歎為觀止。當即懇求執弟子禮,果允所請,為餘一生之大幸事。
時陳微明、陳志進諸友在滬辦致柔拳社,約往學習,以資提倡。 查《寧波府誌》及清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均未提及武當劍事,足見太極拳、武當劍早已分傳:習太極拳者不習武當劍;習武當劍者不習太極拳。今余曾將拳劍兩者兼而習之,一如原來不分散之面目,李老師之功也。爰作斯文,以期不忘雲爾。
一、 李老師武當劍系武當山第十三傳陳世鈞先生所授,先生皖北人,為袁世凱幕友。
二、 武當劍學習法:初習對劍分五路;次活步以十三勢隨意對擊,但須劍不見劍;最後舞劍,行氣似流雲,極自然之妙。師云:“配琴舞之,更有古雅之趣,不同凡俗,他劍焉能道此”。
丁卯冬紫霞山人葉大密識于武當太極拳社
七. 太極名家葉大密(金慰蒼)。摘自柔克齋太極傳心錄
葉大密老師(1888-1973),名百齡,號柔克齋主,浙江文成縣人。早年曾習溫州小八卦,1917年在北伐軍第二十五軍第二師第八團任職時,從田兆麟老師(1871-1959)習練楊氏中架太極拳。次年孫存周先生(1893-1963)去該團教內功拳,和孫結為金蘭交。經常切磋拳藝,並得到孫父孫祿堂老先生的口授身傳,因而功夫大進。
1926年11月,葉老師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現在的興業路)南永吉里19號寓所創辦了“武當太極拳社”,教授楊氏太極拳、劍和推手。當時最早在上海公開教授楊氏太極拳的是陳微明老師(1882-1958),
1925年5月在英租界七浦路北江西路周紫珊家創辦的“致柔拳社”(後遷西藏路寧波同鄉會),但“致柔拳社”兼教八卦掌等武術。以太極拳命名,專業性明確的武術團體“武當太極拳社”,不僅在上海,在全國也是第一家。
1927年11月,李景林來上海後,葉老師約陳微明和助教陳志進同去祁齊路(現在的岳陽路)李家,學習武當對劍。後來“武當”和“致柔”兩拳社都增加了教授武當對劍的課程。
葉老師的武當對劍成就較大,他自己也認為他的太極拳成就完全是從劍裡悟出來的。1928年秋,上海《申報》和《新聞報》為了募集夜校助學金,特邀葉老師和他的學生濮冰如在蘭心大戲院(現在的上海藝術劇院)義演了一場“武當對舞劍”。服裝是葉老師設計,由上鴻祥服裝公司趕制出來的。表演時有“古琴社”的古琴和孫裕德“國樂團”的琴蕭伴奏,曲子名叫《落葉舞秋風》,當晚的蘭心大戲院真是座無虛席,盛況空前,演出極為成功。次日的《士林西報》也以很大的篇幅報導了演出盛況,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1928年,楊少侯(1862-1930)、楊澄甫(1883-1936)先後來到南京,葉老師又趕到南京從少侯、澄甫兄弟倆學習拳架、劍、刀和桿子。後來他改編了太極拳架,把楊氏大、中、小拳架的主要特點和八卦掌裡的斜開掌轉身法以及武當對劍中的轉臂捷用法等內容都吸收了進出,形成了沉著鬆淨、輕靈活潑、舒展大方的獨特風格,人們稱之為”葉家拳“。
在葉老師向楊氏兄弟學習時,武匯川(1890-1936)和褚桂亭(1890-1977)等人也隨楊澄甫老師在南京。由於中央國術館安排不下,楊澄甫老師就托葉老師帶武匯川、褚桂亭和武的學生張玉來上海謀生。三人都住在葉家,武、褚兩人先在“武當太極拳社”授課,後由葉老師分別介紹到幾家公館教拳。半年後,武匯川在霞飛路(現在的淮海中路)和合坊成立了“匯川太極拳社”,後遷蒲石路貝諦鏖路(現在的長樂路成都南路)。褚桂亭除了在葉老師介紹的幾家公館教拳外,也曾在“匯川太極拳社”授課,後被南京某軍政機關聘去為國術教官。
1929年11月,在杭州召開的“國術遊藝會”,葉老師和陳微明、田兆麟、孫存周、武匯川、褚桂亭等人,同為由37人組成的監察委員之一,嗣後,屢為“中央國術館”聘為國考評判。
葉老師還是田漢、陽翰笙等文藝界前輩的老戰友。1933年成立的進步的“藝華影業公司”就是由葉老師積極參與促成的。1933年11月12日星期天上午,國民黨特務搗毀並焚燒了“藝華影業公司”在康腦脫路(現在的康定路)金司徒廟附近新建的攝影棚,田漢、陽翰笙、廖沐沙等同志只好暫時撤離,留下了黨外人士卜萬蒼、岳楓、糊塗等人繼續拍攝《逃亡》、《生之哀歌》、《黃金時代》等幾部尚未完成的影片。由葉大密老師出面,租賃了一間房子,供岳楓、糊塗等人和田漢、陽翰笙等同志會晤。這條“暗線”一直保持到這幾部電影全部拍成。
葉老師還精心研究印度婆羅門導引療法。1962年9月,被上海中醫文獻研究館聘為館員,為導引推拿治療內科疾病,開拓了一條新的廣闊的道路。
葉老師還擅長氣功,60年代初曾由陳濤同志請去湖南路“氣功療養所”指導氣功和太極拳。他的“太極行功”五十七式,曾由其學生曹樹偉(現在香港教拳)編寫,後因十年動亂失散。葉老師的學生解放後在上海武術界比較熟悉的有濮冰如、金仁霖、蔣錫榮、曹樹偉等。
說明:
1. 由網路之便利,查知葉大密先生文革期間,因田漢、陽翰笙“反革命”案,受“四人幫”迫害,1973年9月,病逝於滬,享年86歲。(資料來源:葉大密紀念館。)
2. 田漢(1898—1968),原名壽昌,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多才多藝,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長沙。早年留學日本,19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會勢力迫害致死。(資料來源:華夏經緯網。)
3. 陽翰笙為(1902~1993)中國電影劇作家、 戲劇家、作家,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生於四川高縣。1924年就讀於上海大學社會學繫,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在廣州黃埔軍校任政治教官、政治部秘書和黃埔軍校入伍生部黨總支書記。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年底到上海參加創造社。1928年初起陸續發表小說,並撰寫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文藝理論的文章。他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發起人和組織者之一,先後任左聯黨團書記、中共上海文委書記和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黨團書記。同時發表長篇小說《地泉》、中篇小說《兩個女性》等。1933年創作電影劇本《鐵板紅淚錄》,第一次用電影形式正面表現農民武裝鬥爭。1934年,先後創作了電影劇本《中國海的怒潮》、《逃亡》和《生之哀歌》。1935年被捕。創作電影劇本《生死同心》、《夜奔》、《新娘子軍》、《草莽英雄》、其中《夜奔》、《生死同心》分別於1936年、1937年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成影片。抗日戰爭期間,寫了電影劇本《八百壯士》、《塞上風雲》。1948年和瀋浮合作編寫電影劇本《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建國後,歷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廳副主任,文教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文聯黨組書記等職。1962年創作了《北國江南》。文革期間被關押9年之久。1976年以後,仍創作電影劇本《贛南遊擊贊歌》。(資料來源:中國影視資料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